想要月壤没问题, 只要答应我们这个条件就行, 结果NASA再次沉默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 浏览次数:57

美国和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“对话”进入了一场别有意味的拉锯战。近年来,中国成功从月球采集并带回的月壤样本令NASA眼红不已。自去年起,美国宇航局局长纳尔逊就多次公开喊话,希望能从中国获取月壤样本。尽管美国以“沃尔夫条款”为由一度限制中美航天合作,纳尔逊却声称国会已为此“开绿灯”,中美完全可以展开合作。

然而,当中国提议用“嫦娥”带回的样本交换美国“阿波罗”计划中的月壤样本时,美方却选择了沉默——这场“沉默外交”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?

要知道,美国在上世纪的“阿波罗”登月计划中已从月球带回了约381.7千克月壤样本,而中国的嫦娥五号、六号任务加起来才采集了3.7千克。从数量上看,美国手握的月壤样本数量远超中国。

《南华早报》援引了两位中国行星地质学家的分析指出,双方在交换月壤问题上确实有过沟通,而美国在合作时对中国的要求却三缄其口,欲盖弥彰。中国提出的交换方案是以自己的月壤换取美国的月壤样本,但从美方的反应来看,或许不仅仅是出于不愿付出“代价”这么简单。

冷战时期,航天领域的对话却是常有的事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在冷战高峰期,美苏两国就曾签署协议,交换各自的月壤样本,为科学研究提供便利。这一做法无疑在当时是开创性的,跨越了极度对立的国际环境,为美苏航天技术交流和科研进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。即使在冷战时期,美苏都能在太空领域达成合作协议,如今的中美关系虽复杂,但远未到美苏那样的程度,样本交换合作不该是天方夜谭。

近些年,中国向法国、俄罗斯等国赠送了少量月壤样本,还在意大利总统访华期间赠送了包含月壤的嫦娥五号纪念工艺品。在航天科学界,行星样本的国际分享已经是一项重要科研传统,为各国的对比研究、推进技术进展带来了实际好处。既然国际样本共享如此常见,美国对中方提出的月壤交换为何却如此谨慎?

有一种观点认为,“沃尔夫条款”限制了中美之间的合作,然而,纳尔逊多次强调,“国会已经开绿灯”,即使有立法限制,实际操作并未受阻。换言之,虽然该条款仍对中美航天合作存在约束,但在样本交换这一具体事项上,美方已经拥有进行交流的自由,且没有技术障碍。

于是,在中美航天合作已获得一定“松动”的情况下,美国的“退却”显得更加费解,特别是当中国的请求正当、符合国际科研惯例且提供了实际科研益处的前提下,美方的迟疑显然令人难以信服。

其次,美方的沉默也让部分人再次提起了“登月阴谋论”——这个流传已久的观点认为,美国的“阿波罗”登月计划不过是拍摄的一场“好莱坞大片”。尽管这类阴谋论从未获得权威证实,但也从未真正消失。而此次美国不愿提供“阿波罗”样本的态度,又让部分阴谋论者认为其有意回避与中国的样本对比,生怕“露馅”。

中国此次提出的月壤样本交换提议,无疑是一招妙棋。面对美国方面的不断喊话,中方直接回应了NASA的呼声,也提供了一个具有科研和外交双重意义的合作机会。中国的这一姿态,将皮球踢回给了美方:若美国同意交换样本,中美科学家将能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,这不仅为航天科学带来价值,也为中美航天合作开启新篇章;但如果美国拒绝,则在国际舆论面前无疑会产生新的反响,反而凸显其对中国样本的“取舍矛盾”。

中美在航天领域的角力实际上只是两国科技竞争的缩影。过去,全球科学合作多由美国主导,但随着中国在科研和技术上的飞速进展,美国在国际科技交流中不得不作出“妥协”。对于中美双方而言,未来航天领域的合作不可避免,也必将伴随着更多的利益权衡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